投資客怎麼用紅單炒房?實價登錄價格能信嗎?為什麼陶朱隱園沒有實價登錄?

你是否曾經在買房時感到困惑,無法確定合理的價格?實價登錄制度的出現,正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。然而,這個制度仍然存在許多挑戰與爭議。在這篇文章中,我們將深入探討實價登錄制度的演變,從最初的模糊不清到如今的透明化,這一制度如何影響台灣的房地產市場。讓我們一起揭開這個制度背後的故事,看看它如何改變了我們的購房體驗,以及未來可能面臨的問題。

台北市知名豪宅陶朱隱園外觀

我知道現在大家買房,都會查實價登錄來看一下房價了,所以你可能會覺得,實價登錄有什麼好講的?但你知道在2012年以前,實價登錄制度還沒上路時,台灣的房地產市場,長什麼樣子嗎?

迷霧中的房市

我跟你說,當時簡直就是一團迷霧。你買房就像是在賭博,可能你隔壁鄰居買這間房子500萬,但你卻花了800萬,然後你還喜孜孜的要入住新家,還不知道自己當了冤大頭。為什麼會這樣呢?因為那時候根本沒有官方的成交紀錄。你要知道區域的行情,要嘛就是左鄰右舍四處打聽,要嘛就是聽房仲業者的說法,那房仲給你看的那些成交資料呢,你說它真的吧...還真不一定,假的嗎...你又沒法證明。反正就是給你看什麼,你就只能看什麼。

預售屋市場的混亂

這還是中古屋的部分,而預售屋市場就更有意思了。不光是行情完全由建商說了算,還有一個特別好玩的東西,叫做「紅單」。什麼是紅單呢?就是你先付個5到10萬的訂金,建商會給你一張淺粉紅色的單據,叫做「預約單」或「訂購單」。給你一段時間回去考慮要不要買,回去問問老婆意見啊,跟祖先擲筊啊這樣。要買就來簽正式合約,不買就把紅單退回去,拿回訂金。

你以為這樣就結束了嗎?我跟你說更刺激的還在後面。因為這個紅單的門檻很低,一些投資客就開始玩起了新花樣 - 拿到紅單不是為了買房子,而是要加價轉手賣出去。早期很多投資客就是靠這樣玩,一口氣先拿下好幾戶的紅單,每張紅單加個幾萬元賣出去,「紅單」變成了一個炒作的工具,這錢賺得...你看看,都讓人想早個幾年出生了對不對?

黑箱遊戲的房市

你想想,這樣的市場會有多混亂,買房子的人完全不知道合理價格是多少,只能看業者臉色。賣房子的屋主也是一頭霧水,不知道該開多少價錢。這樣一來二去,整個房地產市場就變成了一個超級大的"黑箱遊戲",各方勢力都在那裡上下其手,從中謀取利益。

政府的介入

這時候政府就該出來做點事情了吧?於是在2012年,政府就通過了三個法案的修正,推出了實價登錄制度。這三個法案分別是《不動產經紀業管理條例》、《地政士法》和《平均地權條例》,也就是所謂的「地政三法」。

實價登錄制度的功能

實價登錄制度能幹嘛呢?簡單來說,就是要求所有的房地產交易,都要在30天內老實申報實際的成交價格,而且這些資訊都要放到網路上給大家查。不管是買方、賣方,都可以看到最真實,最正確的行情資訊。聽起來很不錯對吧?但是你以為這樣就解決問題了嗎?我跟你說,這個第一版的實價登錄,其實還有很大的問題。最大的問題是什麼呢?就是官方的成交資訊,還是不夠透明清楚。

實價登錄1.0的問題

怎麼個不透明呢?因為這個公開資訊上的成交資料,門牌是採用區段化的方式呈現。比如說,台北市忠孝東路四段625號成交了,但你從實價登錄網站上看,只看得到台北市忠孝東路四段600-630號成交,根本看不出是哪一戶,但你知道的,就算是同一條馬路上的隔壁鄰居,不同的社區,房價都可能差很大。沒有秀門牌出來,這個「實價」登錄,就變成了一個有點...閹割版的感覺。

內政部實價登錄網站截圖

預售屋的即時申報問題

那還有更糟糕的是什麼呢?預售屋完全不用即時申報!你看這些建商啊,就等到最後整個案子都賣完了,再一次登錄這整批的成交資料就好。假設這案子賣了3年,那你要在實價登錄上看到價格,也是3年後的事情了。你說,這樣的資訊有什麼意義?房價都一日三變了,完全沒辦法反映即時的市場行情啊!

實價登錄2.0的改革

這時候,政府是不是又該出來做點事了?有的,9年後......對,9年後,革命總需要一點時間嘛。總之就這樣到了2021年,政府終於弄了個升級版的實價登錄,叫實價登錄2.0!這次的改革,就真的是給建商和炒房客下了一帖猛藥。我們來看看有哪些重大改變:

  1. 門牌地號全公開:不再是什麼區間範圍,而是要給你實際的門牌號碼,忠孝東路四段625號,就是625號,不再是600-630號。

  2. 預售屋全面納管:從建商在開始賣這個新建案之前,就要先把「建案資訊」和「買賣合約」都送去地方政府備查。

  3. 加強官方查核權:官方可以直接查你的銀行資料、稅務機關的資料,若發現價格造假,將會受到重罰。

  4. 禁止紅單轉賣:新的規定要求賣預售屋的業者在收定金時,必須把價格、戶別寫清楚,且紅單不能隨意轉賣。

2021年實價登錄2.0上路

實價登錄的優缺點

所以,實價登錄這個制度,到底帶來了哪些革命性的改變呢?先說優點。最大的好處當然是資訊變透明了,現在要買房子之前,可以上網查查附近的行情。知道大概價位在哪邊,不會被賣方牽著鼻子走。因為價格變透明了,也讓一些靠哄抬價格發財的炒作行為,變得困難了。

再來就是我們前面講的,預售屋的價格揭露變得更即時了,你走進接待中心的時候,還可以邊偷偷上網查一下實價登錄,看看這個案子現在到底成交到多少錢了。

實價登錄的挑戰

但你覺得,實價登錄的資訊,就是真的百分之百的正確資訊嗎?市場上,花招可多了。有人為了多貸一點錢,跟賣方商量好,在實價登錄上報個比較高的價格。或有些建商啊,弄一個「假買真賣」。先找人用高價買房子,等這個高價成交紀錄掛在實價登錄上了,再來個解約。

實價登錄制度從1.0升級到2.0,上路超過12年了。雖然還不夠完美,但你想想,至少比起以前那種完全不透明的狀況要好太多了。當然啦,任何制度都會有需要改進的地方。但重點是,我們現在至少有了這麼一個規範在那裡,讓大家可以檢視。而且連帶還刺激了很多民間版本的實價登錄網站出現,說明了我們的房地產市場是可以變得更公平、更透明的。

最近市場上還在討論一個新話題 - 租屋市場要不要也強制實價登錄。這個話題也很有意思,我們找個機會再來好好聊一聊。

安怡

張貼留言

較新的 較舊